生态环境部:进一步完善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|福利软件

  中新社常州5月15日电 (记者 阮煜琳)中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15日在发布《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3》时指出,下一步,生态环境部将以防范气候风险、强化适应行动、提升适应能力为目标,进一步完善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。

  夏应显当日在常州举行的2024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上作上述表示。据夏应显介绍,该报告对2022年以来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与成就进行系统总结,旨在增进各方面对适应工作的了解,持续推进各层级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,分享中国实践和经验。

  报告称,在强化经济社会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方面,开展气候变化健康风险和适应能力评估,全面推进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。同时,积极参与多边框架下适应气候变化工作。强调发展中国家在适应领域赠款资金需求,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。敦促发达国家在2019年基础上,实现到2025年适应资金至少翻番目标。中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重要的参与者和引领者,积极参与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下谈判进程,推动《巴黎协定》下全球适应目标框架制定工作,积极发挥大国建设性引领作用。

  当前,气候变化已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严重不利影响,并不断向经济社会系统蔓延渗透。2022年以来,在《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》的指导下,中国在水资源、陆地生态系统、海洋、农业、卫生健康等重点领域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,为提升气候韧性、有效防范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  截至目前,24个省(区、市)的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已正式印发。夏应显表示,下一步,生态环境部将以防范气候风险、强化适应行动、提升适应能力为目标,进一步完善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,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统筹协调,强化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,提升重点领域和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,加强适应支撑保障和能力建设,积极拓展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,为提升全球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贡献中国方案。(完)

  半个多世纪以来,两国创造了多个“第一”。新西兰是第一个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同中国结束双边谈判、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、同中国签署双边自贸协定的西方发达国家。多个“第一”既造福了两国和两国人民,也为地区和平、稳定、繁荣作出积极贡献。  快速环路以内区域(不含一类区域)、凤岭片区、柳沙片区。具体是:高坡岭路—林里桥路—凤岭南路—青山路—荔滨大道—柳和路—柳沙路—葫芦鼎大桥—白沙大道—南站大道—沙井大道—清川大桥—清川大道—秀厢大道—厢竹大道—佛子岭路—高坡岭路围合的区域(不含一类区域),包含围合道路(不含一类区域道路)。

发布于:北京市
多国就俄罗斯局势表态| 瓦格纳撤军 停止在俄境内活动| 张译张颂文| 新冠重症可能是未确诊癌症的标志